CCF南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引领未来学术报告会(2019年11月30日)

阅读量:4851
2019-11-18

中国计算机学会南昌会员活动中心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Nanchang Chapter

CCF南昌

将于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8:30-17:00

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

通信与电子学院举行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引领未来学术报告会

会 议 安 排

领导致欢迎辞:徐景坤(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

特邀报告1:图像识别技术理论及应用
报告人:熊惠霖,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

特邀报告2:面向生物医学大数据的表征学习
报告人:杨旸,副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

特邀报告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学图像处理分段学习研究
报告人:黄伟,博士,博导,南昌大学

特邀报告4:车联网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赵军辉,教授,博导,华东交通大学

特邀报告5:模式识别方法在Pol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涛,博士后,清华大学

特邀报告6:A friendship-based altruistic incentive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in social networks
报告人:郑巍,副教授,硕导,南昌航空大学

茶歇

特邀报告7:图像质量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报告人:方玉明,教授,博导,江西财经大学

报告8:面向光谱成像人脸识别的特征提取与表示
报告人:谢志华,副教授,硕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报告9:基于深度学习的甲骨文部首识别及语义分析
报告人:杨贞,博士,硕导,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专家交流总结

执行人:殷志坚、赵军辉

秘书:杨贞 电话:18817518957 邮箱:yangzhenphd@aliyun.com

注:CCF会员个人和企业凭会员证免费;非CCF个人会员收费400元,非CCF企业会员2000元。


特邀报告1:图像识别技术理论及应用

报告专家:熊惠霖,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

专家介绍:

熊惠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博士;2001, 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Research Associate;2004年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2006年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 Researcher);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副教授;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教授,博导。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发表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发明专利6项。

特邀报告2:面向生物医学大数据的表征学习

报告专家:杨旸副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

专家介绍:

杨旸,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3年及2009年分别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及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系联合培养,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以及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在生物信息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近3年发表Bioinformatics、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中科院1区、2区期刊论文1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作为第2负责人承担项目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与课题5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精准医学大数据的有效挖掘与关键信息技术研发”。担任IEEE和ACM会员、CCF生物信息专委会会员、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与人工生命专委会会员,生物信息学与智能信息处理2017学术年会(The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6)组织主席。

特邀报告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学图像处理分段学习研究

报告专家:黄伟,博士,博导,南昌大学

专家介绍:

黄伟,男,1983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副教授、博导;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国外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江西省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江西省大数据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南昌分部秘书长。2004、2006年分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硕士学位,2010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新加坡科研局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9月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加入南昌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任教至今。近年来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等身份发表国际学术论文近8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

特邀报告4:车联网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专家:赵军辉,教授,博导,华东交通大学

专家介绍: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江西省车联网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IET会士和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物联网、无线网络与通信研究,方向涉及:车联网、边缘计算、机器学习、无线定位等。先后主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近30项课题,发表IEEE VT Magazine、TVT、 ACCESS、JSAC等论文近200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IEEE ICC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5篇。

特邀报告5:遥感图像识别技术与应用

报告专家:张涛,博士后,清华大学

报告摘要:

    舰船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准确掌握舰船位置信息有助于人们更加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手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具有不受时间、光照、天气变化影响等特点。凭借这些优势,SAR 技术目前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其中,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 PolSAR) 图像去检测海面舰船目标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目前,模式识别方法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自然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与跟踪等任务中去。不同于这些光学图像,PolSAR图像的数据格式是复数形式,因此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不能够被直接使用到PolSAR图像中去。针对这个问题,汇报人从舰船目标散射特性角度出发,对舰船目标的部分极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结合相关模式识别方法的思想,构造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舰船目标检测器。

专家介绍:

张涛博士于201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在201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培养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极化SAR图像分类、目标检测、极化干涉SAR树高反演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二区SCI论文 5 篇。目前担任多个遥感领域旗舰期刊的审稿人。

特邀报告6:A friendship-based altruistic incentive knowledge diffusion model in social networks

报告专家:郑巍,副教授,硕导,南昌航空大学

专家介绍:

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南昌分会执行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评刊员。研究方向为:网络优化、智能算法、计算机教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Europhysics Letters》、《IEEE ACCESS》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